《大连日报》:高思 董君临:让雷锋精神绽放更灿烂的时代光芒
高思 董君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证明,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雷锋精神永不过时”。雷锋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向雷锋同志学习”这项全国范围的群众性学习和教育活动开展了61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旗帜之一。雷锋精神有长久的理论生命力和号召力,因为雷锋精神来自于人民群众,是中华民族创造历史过程中开掘的精神富矿。立足新时代,更好地把雷锋精神传承下去,让雷锋精神绽放更灿烂的时代光芒。
雷锋精神来自于人民群众。雷锋精神发源于雷锋个人的高尚品行,在弘扬、发展、传播的过程中,经由人民群众发展壮大。马克思说过,“人们是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人民群众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民族复兴伟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奋进新征程中,进行物质生产的同时进行精神生产,创造物质财富过程中创造精神财富。雷锋精神产生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开创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火热实践中孕育,时代召唤雷锋精神。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皆具有历史继承性。1963年毛泽东同志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雷锋精神在时代发展中,其内涵进一步升华和明确。201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把雷锋精神基本内涵概括为: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雷锋精神不断注入新的时代风采,传承载体也在发展壮大。人民群众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创造者,纵观61年来的学雷锋活动,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涌现了一个又一个、一批又一批具有行业特色、地区特色、时代特色的雷锋式先进集体和模范人物。这些“活雷锋”接续发展着雷锋精神,不断深化雷锋精神的内涵。
雷锋精神在民族复兴过程中转化。马克思说过,“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雷锋精神来自于人民群众,并在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在民族复兴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雷锋精神不仅是做好人好事,而是进一步发展成为奉献社会,实现集体奋斗目标,是将中华民族内在优秀品质和美好愿望统一起来的具象表达。民族复兴伟业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甘愿奉献,自觉地将个人的前途命运融入国家的发展和建设中,在每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岗位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雷锋同志“一心向着党,向着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感召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与共产主义光辉思想相结合的典范。雷锋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凝聚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在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过程中,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宝贵经验。新时代,愈是接近中华民族复兴伟业的目标,愈是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弘扬好雷锋精神。
雷锋精神创新于新时代。雷锋精神在传承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新时代雷锋精神的传承和创新工作要着眼全社会,尤其要抓住重点人群。党员干部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自觉将雷锋精神转化在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和日常生活细节上。面对问题,党员干部更要发挥历史主动精神,创新工作方法,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青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雷锋精神传承和创新的关键主体,时代新人肩负着民族复兴大任,是雷锋精神的新时代“增量”。辽宁省高等教育资源丰富,也是雷锋精神的故乡,更要立足地区优势,做好立德树人工作,营造出学习雷锋精神的积极氛围,培育更多新时代的雷锋。志愿服务群体是学雷锋活动常态化的重要载体。志愿服务覆盖各行各业,渗透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能真正做到发动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要将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化,因地制宜地传承和创新雷锋精神。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青年项目“‘四史’学习方法研究”(项目编号:L21CSZ0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红是足球网)
报刊:大连日报
版面:A08
日期:2024-04-08